“法官,我现在是学生,真的没有偿还能力。但是我真的很想在大三的时候去参军。等我退伍,我肯定马上还钱。”
“但是你要知道你张某申请强制执行后你拒不履行的话,后果就是你被列入失信人名单,你将被排除在入伍基本条件之外。”
这是前阶段刚刚审理完毕的民间借贷案件的被告王某与承办法官陈阳的对话。
此时,案件判决已经生效,但王某尚未履行还款义务,恰逢疫情期间法院无法接待当事人,张某无奈下只能给当时的承办法官陈阳打电话咨询如何申请强制执行。
接到电话后,承办法官回想起王某诉说自己参军梦的样子,他的心迟迟落不下,立刻联系双方当事人,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案件调解在强制执行之前。
调解过程中,张某几度质疑承办法官的用心,认为其偏袒被告:“明明我申请强制执行就很容易解决的问题,为什么非要跟他沟通,好声好气劝他还我钱啊。”陈阳法官一次又一次平心静气地和张某解释强制执行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因为疫情管控等原因还款时间无法预估。调解是对于双方来说的最佳解决方式。
同时,承办法官了解到王某借款未归还情况属实,但其并非故意,只是没有收入来源才一直未归还欠款。承办法官对王某进行耐心的释法析理,分析拒不还款的利害关系和法律后果,又通过王某住所地村委会找到了其母亲联系方式,多次电话沟通,谈履行判决文书的法律责任,谈“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家长里短。
最终,在承办法官的沟通下,王某母亲同意为其先垫付欠款,张某也做出让步,双方就欠款事宜达成调解协议,王某于2022年3月17日通过微信转账归还张某借款20582元,该案纠纷就此了结。
开发区法庭在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拓展网上服务功能,以求实现“案结、事了、人和”办案效果,切实做到了防疫审判有机结合,充分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诉讼权利,有力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