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惠市人民法院米沙子人民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守护家庭这一社会“最小单元”,深化诉源治理,强化家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源头化解、实质化解,以家庭和谐小平安推动社会和谐大平安,全力助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一、集中打造专业法庭提质增效
为全面提升法庭审理专业化水平,米沙子人民法庭贯彻执行省高院关于优化人民法庭布局的实施方案,已完成标准化人民法庭建设,达到了人民法庭智能化、智慧化和科技化,实现了互联网开庭、全程录音录像、对外直播。可以网上立案、网上缴费、网上阅卷和电子送达,实现了一站式诉讼服务功能。除了对硬件设施的提档升级,还组建了专业化的审判团队,探索建立“家事法官+法官助理+调解疏导”的新型审判模式,立足实际,用“心”审判。截至2023年10月,自主立案308件,同比下降23.95%,已结案件297件,结案率97.38%,调撤率63.84%,法定审限内结案率100%,一审案件判息诉率96.31%以上,平均审理天数22天,全年无一信访案件,无一超期案件,有力推动了新时代“枫桥经验”扎根惠民。
二、多方联动完善社会治理效能
米沙子人民法庭在丰富社会治理阵地,推进社会治理联动上不断探索进取,拓宽工作路径,提高服务意识,形成了诉源治理新模式,即“法官进网格+人民调解+诉前调解+司法确认”新工作模式。在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打造3个“无讼村屯”示范点,实现了全年零诉讼目标,市委书记和市中级法院副院长亲自参加了揭牌仪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2022年春,在疫情防控的紧要关头,德惠市布海镇泡子村六社的刘老太来到村委会疫情防控点告状,要替他女儿王某某向其前夫张某某要回承包地,村书记让她等疫情结束后去法庭告状,她坚决不肯,说等钱救命,因她女儿的现任丈夫有病急需用钱,村书记只好打电话给法庭王庭长询问此种情况怎么办,因当时疫情吃紧,不准出城出屯甚至出门,庭长就联系当地的司法所长张义,他开着疫情防疫车到村委会将双方召集到一起,法庭庭长用视频的方式与司法所长、村书记一起进行调解工作,耗时三个多小时,终于圆满的解决了纠纷,承包地继续由张某某耕种,给付王某某承包费,一次性给付五年的承包费,这样不仅解决了纠纷,也解了王某某的燃眉之急。米沙子人民法庭始终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发挥司法在社会治理中参与、推动、规范、保障作用,完善诉讼与非诉讼衔接机制,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促进基层社会治理从“化讼止争”向“少讼无讼”转变,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坚决杜绝民转刑案件的发生,多年来从未发生民转刑案件,为乡村振兴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
三、推动家事纠纷治理传递温度
米沙子人民法庭以党建为引领,着眼实质化解纠纷,构建判后多元帮扶体系。一是建立回访机制,即对涉及未成年人抚养的案件,涉家庭暴力的离婚案件以及人数多、矛盾深的继承案件进行回访,法官通过回访了解诉讼群众的生活状态,总结审判经验,为今后的办案提供更好的依据和支持。二是注重家风宣传。米沙子人民法庭牢固树立新时代能动司法理念,传承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每逢重要节点,充分运用社会资源,做好宣传释法工作,提升辖区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运用布海香瓜节、“赶大集”等活动进行集中普法,在春耕季节,讲解种子农药,种子、化肥农资产品以及土地经营权相关法律知识,秋收时节对买卖粮食等合同问题、债务纠纷等问题进行讲解,农闲季节针对婚姻家庭 、继承等相关问题进行讲解,切实收到了人民群众的欢迎和理解,将普法宣传提升到了新高度。三是建立联系点。在各村建立“百姓说点事”“法官工作室”,把“法官进网格”工作落到实处,让人民群众能够就近找法。
乡村是中国的根脉,是国家大厦的根基,基层稳则天下安。米沙子人民法庭将立足工作实际,进一步将诉源治理和审判执行并重,将审判质量和审判效益并重,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全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